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連日來,我區文化系統干部群眾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大家紛紛表示,將深刻領會報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目標、新舉措,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講好黨史故事 傳承紅色文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地區博物館全體黨員干部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深受鼓舞,干勁倍增,紛紛表示,要以這次會議為新的起點,切實增強文化自信,講好黨史故事。
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地區博物館館長濮傳達說,我們將充分利用館藏優勢資源、文化傳承功能,引導各族群眾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同時,通過強素質、練內功,講好塔城故事、新疆故事,真正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讓文化說話,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目前,沙灣市老沙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已實現全覆蓋,全鎮共有1個實踐所、17個實踐站。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站已經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陣地。
“老沙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黨的政策、豐富文化生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鼓勵各族群眾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美好生活指數’。”老沙灣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趙艷麗說。
發展文化事業 增強文化軟實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近年來,地區深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創作了《家園之戀》《愛在塔城》《紅船》等一批弘揚主旋律的精品力作;文化項目建設遍地開花,烏蘇市五館項目、沙灣市文化館圖書館項目、塔城市塔塔爾族撒班節傳習中心等項目順利實施;積極開展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柴紅華說:“今后,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激勵創作出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推進文化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指導各級文化服務場館發揮紐帶作用,創新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逐步建成全社會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格局;擴大優質文化供給,讓各族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地區業余體校是我區唯一一所從事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的學校,每年為自治區體育局優秀運動隊輸送近十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先后有多名學生獲得世界級、國家級體育獎項。
地區業余體校副校長石柱說,今后,地區業余體校不僅要為自治區培育更多的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同時也要結合體教融合,積極與教育部門協調,推動傳統體育項目進學校,加快體育特色班建設,舉辦系列體育賽事,通過比賽促進訓練,進一步提高地區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水平。
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中華文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
塔城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壯美、民族團結和諧,是文學創作的富礦區。
地區作協副秘書長辛榮禎說,作為塔城本土作家,今后一定要深入百姓生活,深入鄉村勞動一線,以赤誠之心,用手中之筆,認真書寫時代精神,講好塔城故事,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文學功能,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文學力量。
黨的十九大以來,地區歌舞團收獲滿滿。2018年創作的話劇《愛在塔城》榮獲2020年度自治區扶持激勵資金;2020年舞蹈《露》榮獲2021年自治區扶持激勵資金、2022年“舞蹈世界”全國網絡舞蹈大賽中榮獲金牌舞蹈編導獎。
地區歌舞團創編室主任加爾肯·加那太說:“新時代的歌舞團在繼承老一輩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要抓住時代最強音,深度挖掘精品題材,創作精品節目,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
地區歌舞團黨支部書記、副團長蒲曉斌說,今后,地區歌舞團將加大“一專多能”型表演、創作藝術人才培養力度,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強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